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在个训课中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的指令,但在集体环境中往往会出现缺乏规则意识、难以专注或回应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个训课中,老师的关注焦点通常只有一个孩子,而且当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时,老师会给予一些实际的物品奖励,孩子的配合意识也会更强一些。而在集体环境中,孩子被强化的频率和比例会有区别,所以会出现上述的问题。
为了让孩子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泛化并运用到生活中,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个训课,毕竟我们的孩子最终需要走出个训室,回归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他们需要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独立生活。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集体生活能力呢?瑞曼的班级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关于班级课,根据家长常问的三个问题我们来做解答:
1
班级课可以提升孩子的哪些能力呢?
1、生活自理(自己拿水杯喝水,可以独立上厕所,穿脱裤子、冲马桶、洗手)
2、安坐能力(在课堂上不随自己心意乱跑,能够配合,听指令坐椅子)
3、规则意识(知道自己在课堂不能随意乱跑,能够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
4、共同关注意识(在课堂可以注意到老师的上课内容和做游戏的小朋友)
5、参与意识(可以参与到课堂的内容中)
6、课堂常规指令的听从(可以理解常规指令坐椅子、起立、靠墙站、拉队、拉圈圈搬椅子,以及在动态下的集体指令动作)
7、精细动作(可以完成简单的拿、捏、抓、握手指分化动作)
8、大运动(通过组合练习,孩子能够掌握基本的大运动动作,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9、有需求时可以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孩子有需求时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喝水、尿尿等)
10、轮流等待意识(在集体的环境中能够等待,进行轮流的游戏)
......
2
和能力好的孩子一起上课,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
让孩子和比自己能力更好的孩子一起上集体课,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每个孩子的能力和天赋都是不同的,如果只将孩子与能力更好的孩子比较,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挫败,甚至失去自信心。
因此,在选择班级课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他们的班级。
3
班级课的上课形式是什么样的?
班级课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只顾着玩,能力会不会得不到提升?其实,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关键在于让孩子怎么玩儿?
让我们通过丹丹老师的真实课堂活动,了解一下班级课的上课形式吧!
01
好玩儿又涨知识的课堂
上图中活动的名称是“小耳朵听一听”
游戏规则:
1.准备阶段:丹丹老师预先准备好一些物品的卡片,如猴子、桃子等。
2.游戏开始:丹丹老师描述一个包含两种或多种物品的场景,例如“小猴子在吃桃子”。
3.小朋友挑选:小朋友需要从一堆卡片中,找出刚刚老师描述的物品,然后举起这些卡片。
4.表达确认:小朋友确认自己挑选出的卡片与老师描述的场景相符后,需要复述一遍老师的话。例如,“小猴子在吃桃子”。
5.教师反馈:如果小朋友挑错了或说错了,老师可以重复描述的句子并强调关键词,引导小朋友们找到正确的卡片。
6.成功完成:当小朋友成功挑选出正确的卡片并复述出老师的话后,就算完成了一次挑战,教师给予鼓励和奖励。
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有的孩子刚开始只能找出来一张卡片,老师会有耐心的再重复一遍刚才的话,他才能继续找到第二个;有的孩子不能完全的复述老师的话,需要老师再次提示,才可以完成挑战。
这个游戏的设置非常好,孩子需要听取老师的话,然后从卡片中找到与这些话相匹配的卡片。这可以锻炼他们的听觉反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语言信息。孩子们需要仔细观察卡片,以找出与老师描述相匹配的卡片。这可以锻炼他们的视觉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注意力和识别能力。在找到卡片后,孩子们需要向老师描述他们找到的卡片。这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上图中活动的名字是"看谁跑的快"
游戏规则:
1.准备阶段:丹丹老师预先挑选出一些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或物品,并放在指定的地方。
2.游戏引入:丹丹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游戏规则和流程。
3.发指令:丹丹老师倒数3个数,从3到1进行计时。在数到1后,小朋友们需要根据指令快速跑到玩具面前,尽快挑选一个玩具并返回原点。
4.收纳玩具:当小朋友返回原点后,丹丹老师会要求他们将手中的玩具放回到辅课老师准备的收纳袋中。完成这一步骤的小朋友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6.重复进行:丹丹老师根据实际情况重复进行游戏,以提高孩子们的反应速度和竞争意识。
在游戏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出现了抢指令的现象,在丹丹老师连续2-3次的纠正后,大家明白了规则,就不再抢跑了。通过游戏,提升了孩子听指令的能力。有的小朋友,刚开始不愿意参与游戏,通过老师的引导,他们也逐渐开始参与进来。通过类似这样有趣的游戏,小朋友的游戏参与度,也得到了提升。有的小朋友跑到了玩具前,眼睁睁看着玩具被后来的小朋友给抢走了,这反映了他们还没有完全理解游戏的竞争性,通过老师的解释,他们才开始理解和表现出竞争意识。通过这个活动,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听指令能力、游戏参与度、竞争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02
专业有爱心的丹丹老师
通过两个游戏活动,让我们对班级课有了一个更加具象的了解,丹丹老师为了让课程更加有趣,更加的吸引孩子,也是煞费苦心。首先,丹丹老师在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她通过网络查找,阅读书籍,请教小伙伴,筛选出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游戏活动,并将它们按照类型和目的进行分类整理。她清楚地了解每种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这使得她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其次,丹丹老师会对每个班级的孩子们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方式。基于这些信息,她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哪些游戏更适合哪些孩子,使游戏与教学目标完美结合。
此外,丹丹老师非常重视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每次游戏结束后,她都会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思考他们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不如意,她会在课后及时反思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为下一次的课程设计积累经验。
丹丹老师通过巧妙设计的游戏活动,为班级课程注入了更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帮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的习得各种能力。她带过的许多孩子都受益于她的教学方法,家长们也纷纷送来锦旗表示感谢。然而,丹丹老师谦虚的说,自己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她对自己的教学要求严格,不断追求卓越。目前,她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在多人游戏中,促进孩子的社交语言能力和主动性。这需要她精心设计游戏环节,有效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在游戏中交流、协作,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丹丹老师对此充满信心,她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她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个挑战。她会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日常教学与生活多场景相结合,使孩子爱学、乐学、学有所成,使家长满意、放心、身心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