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航海的船只,难免会遇到风浪。同样,我们的老师在给孩子做康复训练的时候,遇到困难也是常态。然而,面对困境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是选择放弃、逃避,还是选择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这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度过难关。
特需儿童康复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旅程。在康复训练的初始阶段,孩子可能会展现出令人欣慰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孩子可能会陷入瓶颈期,进展似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退步。这是一个相当常见的现象,却也给家长和康复老师带来了挑战。
案例故事
叮当小朋友来瑞曼将近三年了,回忆起叮当刚来的时候,他的个训课老师君雅提到,那时候他只有两岁四个月,他的语言和认知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对外界的声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刚开始上课时,叮当也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无法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面对这种情况,君雅老师花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耐心地引导叮当,逐渐让他适应了课堂环境。她无私的爱,使得叮当从最初的无视规则到遵守并回应老师的指令。
随着时间的推移,叮当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他已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然而,近段时间,叮当的状态不是太好,学习止步不前。这给君雅老师以及带叮当小组课的娟娟老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年来,叮当已经成为她们心中的宝贝,为了让他有所突破,她们不断地探索各种方法来帮助叮当。
教研篇
为了解决叮当遇到的学习难题,老师们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叮当的小组课老师娟娟和个训课老师君雅,分别讲了她们希望通过本次教研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提高叮当的思维转换能力、理解能力、视觉转换能力以及自控能力等。为了使其她老师更直观地了解到叮当在课堂上的表现,她们还模拟了上课的真实场景。
在模拟上课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有的老师提出,可能是当前的康复内容对叮当来说过于困难,导致他产生了畏难情绪。老师们建议更换一些叮当更擅长的内容来给他训练,以重塑他的自信心。有的老师则建议,应该更多地观察孩子,了解他最近对哪些物品或活动感兴趣,尽可能地调动孩子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有的老师关注到孩子的情绪问题,提出在训练过程中应给予孩子及时、明确的肯定和鼓励,强化他的正面行为。此外,还有老师建议可以尝试更换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以避免孩子因长时间跟随同一位老师而产生懈怠心理。
讨论结束后,君雅老师和娟娟老师对大家提出的建议表示感谢,并表示会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有计划地进行尝试和实施。她们将继续努力为叮当提供最适合教学方法。
家访篇
在康复训练出现停滞和退步的时候,千万不能硬性将康复计划进行下去,这样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这时候更需要家长和老师加强沟通,加强对孩子的观察,找到症结所在,采用得当的方法,才可以让孩子在后续的康复中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
于是君雅老师和娟娟老师决定对叮当进行一次家访,在和叮当妈妈确认了家访时间后,她们下班后,便如约来到叮当的家中。看到老师来访,叮当非常兴奋,又跑又跳,还拉着君雅老师的手撒起娇来......寒暄过后,君雅老师向叮当妈妈说明了本次家访的目的,即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以及叮当妈妈在家庭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叮当妈妈向两位老师讲了近期叮当在家的生活及学习情况,紧接着她领着两位老师来到了摆放着各类教具的置物架前,她说:”我给孩子买了很多教具,就是不知道怎们利用,你们可以带到课堂上教教孩子,在家我再给孩子巩固一下。“
从这些琳琅满目的教具可以看出来,叮当妈妈对孩子的学习十分用心,君雅老师和娟娟老师仔细观察并讨论着,这些教具如何和现阶段的训练结合起来。她们最终选定了几款适合叮当使用的教具,准备在课堂上加以利用。
随后,叮当妈妈又提出了几个孩子做家庭作业时出现的问题,娟娟老师给予了她专业的方法指导。娟娟老师也将教研会上老师们提出了方案向叮当妈妈做了说明,叮当妈妈对此也是持肯定的态度,为了孩子的进步,她愿意去做一些尝试。她们的交流非常愉快,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钟,这次家访才告一段落。
社会实践课
为了使叮当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君雅老师决定将课堂搬到生活中。她将马路、超市和游乐园等地方作为教学的场所,让叮当在不同的场景中学会遵守规则。
第一次带叮当过马路时,君雅老师发现叮当对交通信号灯,没有正确的理解。无论是红灯还是绿灯,他都毫无顾忌地在马路上奔跑。她对君雅老师发出的指令,毫无回应,仿佛一匹脱缰的小马不顾一切地乱窜,吓得君雅老师出了一身冷汗。在过了马路后,君雅老师立即拉住叮当,向他解释红绿灯的含义,以及过马路时应注意的事项。通过反复强调和引导,叮当逐渐明白了红绿灯的含义,并且在之后的出行中,他开始学会跟随君雅老师的步伐,不再随意冲撞马路。
在君雅老师第一次带着叮当去超市时,叮当不理解只有结账付款后才能带走物品。他走进超市,被自己喜欢的蛋糕吸引,直接抠下一块塞进嘴里,对于喜欢的零食,抱着就走。君雅老师及时拉住他,并耐心地向他解释,超市里的商品只有在付钱之后才能带走。
经过几次反复的教导和纠正,叮当逐渐明白了到超市买东西的规则,并且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君雅老师成功地将叮当的学习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叮当不仅学会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基本规则,也锻炼了自己的自控能力。
写到最后
从教研到家访,再到社会实践课,这一系列措施都指向了一个核心目标——帮助孩子取得进步和提升。教研工作是为了深入了解叮当的独特需求,为他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康复方法;家访让我们能够与家长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孩子在家中的问题;社会实践课则是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进步。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并非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地一路走来,有些孩子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有些会中途掉队。特教老师在给孩子康复的过程中,也并非只有孩子进步后的成就感,还有孩子止步不前时候的挫败感,但是这些挫折并非终点,而是她们成长的起点。突破孩子康复的瓶颈期,它是一个需要智慧和耐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康复老师最煎熬,同时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
尽管瓶颈期可能会让人感到挫败,但每个孩子都拥有无限的价值和潜力。只要我们以关爱引导,用爱心陪伴,以实际行动支持,他们必定能在康复的道路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并闪耀出独特的光芒。最后,让我们再次为每一个正在康复的孩子鼓掌加油!请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将共同克服,将“不可能”变为“可能”。